学院介绍:
市政与交通学院目前开设有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等4个专业,其中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为广东首批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核心专业,省级品牌专业1个,建有3个国家级与省级实训基地。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达50%,双师素质教师超80%,团队成员教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其中,袁向荣教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1项,马竞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20年,第三方评价机构“中国科教评价网”评价结果显示,我校的土木建筑大类专业全省排名第一,全国第八,专业综合实力省内领先。
校企合作介绍:
市政与交通学院与广东交通检测集团、广东晶通公路建设公司、广东龙浩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深圳盐田港工程检测公司、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利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80多家企业长期保持实习就业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与广东安都建设集团、广州万维视景科技有限公司、清远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联合建设“广建-安都造价实战实训基地”、“路桥工程虚拟现实仿真(VR)开发双创中心”、“生态环境一基地四平台”等校内实训基地。
专业介绍: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广东省首批高水平专业群核心专业、省级品牌专业、学院“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专业,是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学院十四五重点建设的人才培养专业,也是我院少数几个可开展高职直升本科的专业之一。专业紧随国家发展,秉承智慧道路、科技桥梁的建设理念,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正努力朝打造全国一流、省内领先的建设目标阔步前行!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工程力学、工程测量、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经过工程师职业素养教育,受到课程实训、试验仪器操作、现场实习和工程创新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获得施工与管理、工程与材料检测、结构分析以及工程造价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具备进行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等能力,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核心课程
道路工程制图与识图、道路工程材料、工程力学、道路工程测量、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公路勘测设计、结构设计原理、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公路养护与管理、BIM技术应用基础等。
三、专业实力雄厚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致力于培养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行业技术与管理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师资结构合理、科研能力突出的双师素质优秀教学团队,专业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教授2名,副教授8名,博士3名,多名教师获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等称号。
本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完备,校内建有4个中央及省级财政支持的公共实训中心和基地,累计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总建筑面积1万多平米。同时与广东交通检测集团、深圳盐田港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保利长大公路、广东龙浩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晶通公路建设公司等60多家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与广东安都建设集团、广州万维视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建设“广建-安都造价实战实训基地”、“路桥工程虚拟现实仿真(VR)开发双创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
四、就业前景广阔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为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单位有路桥开发建设单位、工程检测单位、路桥工程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公司、工程咨询公司、高速公路公司、交通运输管理局等企事业单位,主要工作岗位为:施工员、检测员、造价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监理员等。毕业生主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历年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100%,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毕业生薪酬在我省高职院校薪酬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五、优秀校友
我院培养的路桥专业人才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优秀校友不断涌现,大批校友已成为单位的技术与管理骨干或创业成功,其中有深圳鹏信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翁汝川、广东利通集团公司项目经理朱远辉、中交四航局项目经理戚泽华等优秀校友。
六、专业升学渠道畅通
专插本:通过全省统一考试插入本科院校学习两年可获得全日制本科学历、学位。
专升本:本专业与华南理工大学等本科院校合作开展自学考试专升本,通过相关考试后可获得华南理工大学等本科院校自考本科毕业证,符合条件的可获学士学位。
国际合作专、本、硕衔接:本专业与韩国朝鲜大学、东国大学、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芬兰于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英国首都城市学院、英国林肯学院等联合开展学分互认、课程衔接的专、本、硕学习项目,学生可选择到上述院校交流学习获取相应文凭或学位。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广州理工学院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实验班)
本专业为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广州理工学院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人才培养的专业。在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阶段学习三年,通过考核后可获得大学专科毕业证书(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第三年参加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理工学院联合组织的转段考核,考核合格后直接进入广州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习两年。本科阶段修满学分和达到学位申请标准后可获广州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证书与学士学位。本专业的学生亦可自主选择专科毕业后直接就业,或选择其他升学通道进行学历提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发展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实践能力,具备从事土木工程项目预结算、施工及工程管理的能力,具备在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桥梁工程、工程造价等领域设计、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结算编制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核心课程
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房屋建筑学、道路勘测技术、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
三、专业实力雄厚
1、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师资结构合理、科研能力突出的双师素质优秀教学团队,专业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教授2名,副教授8名,博士3名,多名教师获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等称号。
本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完备,校内建有4个中央及省级财政支持的公共实训中心和基地,累计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总建筑面积1万多平米。同时与广东交通检测集团、深圳盐田港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保利长大公路、广东龙浩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晶通公路建设公司等60多家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与广东安都建设集团、广州万维视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建设“广建-安都造价实战实训基地”、“路桥工程虚拟现实仿真(VR)开发双创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
2、广州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
广州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7人。教师基本都是力学、材料和土木工程专业相关专业毕业的硕士和博士。
专业建有建筑材料、力学中心、建筑结构、工程测量、流体力学、建筑施工、建筑设备、BIM+VR虚拟仿真实验室,面积达2300余㎡,设备台套数达1586件,资产总值达1084.6万元;建有校企合作单位5家;设有“建筑工作室”“汇建检测工作室”等5个工作室,“建筑工业化研究所”1个研究机构。
四、就业前景广阔
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为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企业有路桥开发建设企事业单位、工程检测企事业单位、路桥工程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公司、工程咨询公司、高速公路公司、交通运输管理局等企事业单位,主要工作岗位为:施工员、检测员、造价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监理员等。毕业生主要在粤广澳大湾区就业,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历年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100%,毕业生薪酬在我省高职院校薪酬排行榜中名列前茅。毕业生获本科学历(学位)后就业更加前景广阔,职业发展提升速度更快。
六、专业升学渠道
专本衔接培养:第三年参加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理工学院联合组织的转段考核,考核合格后直接进入广州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习两年可获得全日制本科学历、学位。
专插本:通过全省统一考试插入本科院校学习两年可获得全日制本科学历、学位。
专升本:本专业与华南理工大学等本科院校合作开展自学考试专升本,通过相关考试后可获得华南理工大学等本科院校自考本科毕业证,符合条件的可获学士学位。
国际合作专、本、硕衔接:本专业与韩国朝鲜大学、东国大学、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芬兰于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英国首都城市学院、英国林肯学院等联合开展学分互认、课程衔接的专、本、硕学习项目,学生可选择到上述院校交流学习获取相应文凭或学位。
市政工程技术
本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是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核心专业,是市政工程类的主干专业,也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之一。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广东省都仍将进行持续和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技术人才需求旺盛,在未来的城乡建设中,市政工程建设还将进一步实现跳跃式发展。
市政工程是指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区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其中包括城市道路、桥梁、水利电力、地下管道、地铁等公共设施。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制三年。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市政工程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市政工程施工、检测、养护、监理、概预算等相关工作。
二、核心课程
市政工程施工图识读、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管道工程、 BIM技术应用、市政工程CAD、工程测量、地基与基础工程、市政工程检测技术、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市政工程资料管理等。
三、专业实力雄厚
本专业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本专业已经拥有一支工程和教学经验丰富、师资结构合理、科研能力突出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团队教师10人中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5人,博士学历教师2人,硕士学历教师6人,7名教师来校任教前曾长期从事市政工程领域的设计、施工和检测工作,工程经验丰富,分别拥有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市政工程技术)、二级注册建造师(市政工程技术)等市政工程行业执业资格。近年来团队教师教科研成果丰硕,共主持省、市、校级课题19项,在公路、公路工程、中外公路等中文核心期刊或行业核心杂志发表专业论文37篇,拥有4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主编教材4本。
本专业实践实习教学条件完善。校内建有虚拟现实工作室、市政工程材料检测实训室、市政力学强度实验室、市政BIM实训机房、安全体验中心等。与广州市政集团、广州诚安检测、广州交投工程检测、广大工程检测等30多家公司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实习实训效果。
四、就业前景广阔
本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市政工程设计院、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高速公路养护公司、工程咨询公司以及公路局、交通局等企事业单位任职,首次就业岗位为:设计员、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监理员、造价员、检测员等。毕业生主要在广东省尤其集中在粤广澳大湾区就业,历年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99%,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
毕业后的职业晋升路径为设计员-设计师-设计组长-设计所所长;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部门主管-项目经理;监理员-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造价员-造价工程师-部门主管-经理;检测员-检测工程师-部门主管-经理。
毕业后薪资可见下面第三方的相关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来源第三方,仅供参考。
五、优秀毕业生介绍
本专业的毕业生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很多毕业生毕业不久即得到单位的认可和重用,其中,周舒敏,2021届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优秀毕业生,在校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校级二等奖学金等荣誉,现为广东建宇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土建部造价员,在公司曾获优秀员工荣誉。
王景茂,2021届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在校表现优秀,实习就业后工作认真,能力突出,迅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重用。现为广东领盛装配式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现场技术负责人。
六、专业升学渠道畅通
专插本:通过全省统一考试插入本科院校学习两年可获得全日制本科学历、学位。
专升本:本专业与华南理工大学等本科院校合作开展自学考试专升本,通过相关考试后可获得华南理工大学等本科院校自考本科毕业证,符合条件的可获学士学位。
国际合作专、本、硕衔接:本专业与韩国朝鲜大学、东国大学、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芬兰于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英国首都城市学院、英国林肯学院等联合开展学分互认、课程衔接的专、本、硕学习项目,学生可选择到上述院校交流学习获取相应文凭或学位。
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交通运输和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修建各种各样的地铁、地下通道、地下商城、地下停车场、高层建筑的地下室、路桥隧道等形式的地下与隧道工程,使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供不应求,技术和管理人才紧缺。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制三年。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地下与隧道工程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培养从事地下与隧道工程专业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质检、养护、监理等工作。
二、核心课程
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微积分与统计、建筑工程CAD、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测量、地下工程概论、结构设计原理、地下与隧道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隧道工程施工与检测技术、地铁工程施工技术、综合管廊工程理论及实践、地基处理与基坑支护工程等。
三、专业实力
本专业拥有一支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师资结构合理、科研能力突出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团队教师12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总人数的100%;其中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3人,国家二级注册建造师2人,教授1人,教授级高工1人,副教授1人,高级讲师1人,高级工程师2人,双师素质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教学团队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有较强的教学、科研、专业实操能力。达到并超过对教师学历结构的要求。12名教师全部具有主讲教师资格,承担本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
校内建有建筑材料实验实训室、力学与结构实验室、BIM实训机房、工程造价实训室、虚拟仿真中心、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实训中心和安全体验馆等。与广东省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政集团、广东晶通公路建设公司等20多家公司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实习实训效果。
四、就业前景
本专业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紧缺,人才需求供不应求,就业率高。本专业就业主要面向建筑、铁路与公路、矿山、水利水电工程以及城市地下工程等行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地下与隧道工程专业相关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质检、养护、监理等工作。毕业生将主要在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质勘察公司、地下工程公司、房屋建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监理公司、地铁建设公司、隧道建设公司、造价咨询公司、行业管理部门等企事业单位就业。
五、专业升学渠道畅通
专插本:通过全省统一考试插入本科院校学习两年可获得全日制本科学历、学位。
专升本:本专业与华南理工大学等本科院校合作开展自学考试专升本,通过相关考试后可获得华南理工大学等本科院校自考本科毕业证,符合条件的可获学士学位。
国际合作专、本、硕衔接:本专业与韩国朝鲜大学、东国大学、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芬兰于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英国首都城市学院、英国林肯学院等联合开展学分互认、课程衔接的专、本、硕学习项目,学生可选择到上述院校交流学习获取相应文凭或学位。
环境工程技术
保护环境是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利益和基本目标,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国家持续的环境治理、环境改善、环境保护、环境设施建设为本专业的建设和人才需求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熟悉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掌握扎实的环保专业技能,具有环境监测能力、环境污染治理能力、环境影响评价能力、环境管理能力、编制应急预案和清洁生产能力、环保工程验收能力、排污证申报能力、环保管家能力和城市排水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核心课程
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上)、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技术、环境工程CAD、环境影响评价、城市排水工程、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等。
三、专业实力雄厚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师资实力雄厚,教师团队中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博士2名,高工1名,硕士5名,省级千百十人才培养对象1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员和专家各1名。“双师素质”型教师达到100%,并拥有具有丰富行业企业工作经验的精英兼职教师团队。教师的教学教科研水平高,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省自科基金项目2项、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省公益项目、省教改项目多项。近三年在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 教育部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本。
本专业在校内建立了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治理实训室、水在线监测试验基地、校园污水处理站、水生态修复试验基地、水环境监测与治理实训平台、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实训平台、PLC实训室、管道安装实训室、安装计价实训室、给排水实训室等。实训基地与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管理规范、设备水平同步,承担着专业教学、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学生的专业实验实训、创新创业等实践教学,同时也为教师的科研、技术成果转化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校外与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中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很多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实施现场教学、实习和就业提供保障。
四、就业前景广阔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基本国策,为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环保局、监测站、环保公司、第三方检测公司、污水处理厂、净水厂、环安部等,从事环境检测、环保工程设计施工与计价、环保设备安装调试、环境治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环境评价、环境管理、环境监察等方面工作。我院的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学生专业技能扎实,职业能力强,近些年获技能竞赛国赛三等奖2项,省级三等奖以上12项,挑战杯二等奖2项。多年来,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欢迎,毕业生主要在珠三角区域的单位就业,就业率一直在99%以上,就业对口率平均达到95%以上。
五、优秀校友
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强,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技术或管理骨干,并有超过20多名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其中,2007届毕业生汪林创办广东创鸿图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环保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环评、应急预案、验收、环境管理等业务,坚持优质服务宗旨,在行业有一定的知名度;2009届毕业生麦志坚创办广东中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业务发展迅速,业务涉及所有行业环保项目。
六、专业升学渠道畅通
专插本:通过全省统一考试插入本科院校学习两年可获得全日制本科学历、学位。
国际合作专、本、硕衔接:本专业依托学校优势建筑专业群的高水平合作平台,与中国香港、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法国、英国、波兰、芬兰等境外国外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开展培训、交换生、学分互认等合作项目,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到上述国家的院校学习获取相应文凭或学位。